Thursday, June 13, 2024

最近家有青少年

 


最近家有青少年,我們是如坐針氈,在姐姐升上國一之後,大部分是安定地在家中做日常。姐姐不喜歡戶外活動,喜歡靜態地處在舒適圈家中,當媽媽我雖然很擔心,不過我也努力了好長的歲月,站出聲喊著全家去哪去哪,不過,這不是我熱衷的事物,目前我就放下這件事,要出遊,就自己出遊去吧,這樣比較爽快!

她開始有了通訊軟體,使用手機是蠻配合我們家長的要求,而ipad上有她的line軟體,她開始喜愛跟同學用line交流,時常看到她抱著ipad歪在沙發上聊line。總是,我看到了,就會詢問:「該做的事做了嗎?數學算了嗎?英文讀了嗎?」姐姐會好聲地回我:「好」或「馬上做。」
能夠有這樣的默契實屬不容易,原因是,第一、她忽略我的問題,假裝沒聽到,雖然那算是我不禮貌的打斷行為,不過還是請小孩好聲好氣回應我。第二、她必須誠實以對,到底自己有沒有做了該做的事情。花了整個國小6年的時間跟她磨耗,而建立起的互相信任,在我們母女間有種適當的距離,以及體諒。
但,忙碌的爸爸回到家,看到女兒時常抱ipad聊天,女兒一時的變化(幾個月形成的行為)似乎不太能接受,有幾次都比我先動怒希望她關機。而女兒對於強權的態度就跟她爸爸一樣,會直接翻白眼,然後有時候還會把我提出來當擋箭牌,說:「媽媽說可以。」
有一次,爸爸氣噗噗地走進房間找到正在專心做家事&哼歌的我,質疑我跟女兒的默契,是否太縱養她了?在這之前,我有感覺到他們父女間那種不協調的親子隔閡,巴特,我不是當事人,根據歐巴桑人生閱歷,當事人覺得有問題再來協調較為洽當壓。這時,我輕風飄了一些話:「你的擔憂是甚麼?」「如果你覺得有問題,你可以找她好好跟你談話,我一定坐在旁挺你。」然後,微笑有氣質離開阿!這件事還有繼續解下去嗎,我跑去客廳,跟女兒曉以大義說:「爸爸會念你,是很擔心你,你也別這樣。。。。。」(這件事做與不做都可以,我看我是多嘴)
後來,朋友剛好給了彭菊仙【家有青少年之父母生存守則】,先遞交給爸爸觀賞了。上週回到高雄媽媽家,爸爸帶著此本書,女兒終於放下手邊的漫畫書,把它拿來翻閱,一邊看一邊說:「這還真好看。」
我回:「噗,你是看了甚麼?」
她說:「我覺得我還沒青春期耶!」
我吃驚心理OS:「這是怎麼得到的結論!」
她又解釋:「阿,我是覺得我好像很小就是這樣長大的!」
我整個要笑到”變軌”,怎麼有同感。

No comments:

Plurk